top of page

為什麼小朋友學騎車,應該從「滑步車」開始?一位滑步車教練的真心話

——輔助輪腳踏車可能正在「偷走」孩子的平衡感與核心力

身為一名兒童滑步車教練,我經常被家長問到:「為什麼不直接讓孩子騎有輔助輪的腳踏車?不是更快學會嗎?」但根據我的觀察,使用輔助輪的孩子,在後續學習滑步車時,往往出現「核心無力、手握握把很僵硬」的狀況。以下從專業角度分析,為什麼「滑步車」才是孩子學騎車的最佳起點——




1. 輔助輪的「假平衡」,阻礙孩子真正的身體覺察

當孩子騎著裝有輔助輪的腳踏車時,車身幾乎不會傾倒,他們不需要主動調整重心或運用核心肌群來維持平衡。長期依賴輔助輪的結果是:

  • 核心肌群缺乏鍛鍊:身體習慣「被動坐著」,而非主動控制。

  • 手部過度施力:因缺乏平衡挑戰,孩子會緊抓把手,導致姿勢僵硬(如你觀察到的「握把太緊」)。

  • 延遲平衡感發展:真正的平衡需要「身體與車體的互動」,而輔助輪剝奪了這項自然學習的機會。

滑步車的優勢:滑步車沒有踏板與輔助輪,孩子必須透過「雙腳滑行」與「重心轉移」來前進。過程中,他們會自然學會:✅ 用核心力量控制車身傾斜角度。✅ 放鬆手臂,讓手部與身體協調運作。✅ 透過跌倒與修正,建立對平衡的直覺反應。



2. 滑步車是「動態平衡」的起點,輔助輪只是「靜態支撐」

許多家長認為「先學輔助輪,再拆掉學平衡」是合理的步驟,但這其實是本末倒置!拆掉輔助輪後,孩子等於要重新學習「如何平衡」,而滑步車從一開始就讓孩子在動態中掌握這項技能。

科學佐證:研究指出,兒童在2-6歲是「平衡感發展黃金期」。滑步車透過「雙腳觸地」的安全感,讓孩子敢於嘗試重心轉移,進而刺激小腦與前庭系統的發展。相較之下,輔助輪的固定支撐,反而限制了這項神經連結的建立。


3. 手部僵硬 vs. 身體協調:輔助輪的隱藏代價

你是否注意到,騎輔助輪腳踏車的孩子,轉彎時總是「硬扳把手」?這是因為他們缺乏「用身體傾斜帶動轉向」的經驗。滑步車的設計,強迫孩子用「全身」控制方向

  • 想左轉?左腳用力滑,身體自然向左傾。

  • 想右轉?重心移到右側,手部只需輕微調整。這種「手腳協調」的訓練,能為未來騎自行車、甚至球類運動打下基礎。


4. 從滑步車到腳踏車,無痛銜接的關鍵

許多家長擔心:「滑步車學完,還不是要重新適應踏板?」但實際上,滑步車的進階者,幾乎可以「無縫接軌」騎上兩輪腳踏車!因為他們早已掌握:

  • 平衡感:不需輔助輪也能穩定前進。

  • 危機處理:跌倒時懂得用腳支撐,降低受傷風險。

  • 速度控制:透過滑行節奏調配快慢,而非依賴剎車。

反觀使用輔助輪的孩子,拆掉輪子後常因恐懼而抗拒練習,甚至需要更長時間重新適應。


給家長的真心建議:別讓輔助輪「省事」卻「賠上」孩子的發展

如果你希望孩子:🔹 擁有靈活的肢體協調能力🔹 培養勇敢嘗試的運動家精神🔹 未來輕鬆駕馭各類平衡運動(如滑雪、滑板)

那麼,請從「滑步車」開始他們的騎行旅程吧!

身為教練,我設計的課程會特別強調:

  • 核心啟發遊戲:讓孩子透過趣味活動,自然啟動腹部與背部肌群。

  • 手部放鬆練習:避免緊握把手,學會用身體引導方向。




課程相關連結🔗:https://linktr.ee/kusen_sports

酷昇運動官網:https://www.kusensports.com/


 
 
 

Comments


酷昇官方LINE二維碼

招生專線:0936-658-286 小明教練

  • Facebook
  • Line
  • Instagram

©2025 by 酷昇幼兒運動教學

bottom of page